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人物

爱在心中 ——绥德县第二小学教师高晓慧结对帮扶先进事迹

2021-06-16 17:00:39 来源:榆林记录小康

爱在心中

           ——绥德县第二小学教师高晓慧结对帮扶先进事迹     

从事教育这一职业已经将近十年的时间了,这十年的时间我不仅担任着语文教学的工作还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这让我清楚的认识到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非常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还要有一颗爱孩子们的心。尤其是我在教育扶贫中感受最深的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转变。

2019年在我进入绥德第二小学工作的第二年,担任了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对本班的一名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教育扶贫。

初次接触这个学生的时候,我对这个孩子最初的印象非常的好,一个非常乖巧懂事的女孩子,班中的事务都能积极的参与,上课也能认真的听讲,积极的回答问题,只是孩子的说话发音让我觉得有些别扭,课间也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乱跑不喧哗,课后作业完成的也很是认真,只是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这样的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让我的扶贫不知道该如何入手,也只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加以关照。

突然有一天,孩子们告诉我这个女孩哭了,经过一番了解,孩子也没说出是什么原因,只是更加消极的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我联系了孩子的母亲,并在放学后对孩子进行了家访。一间不大的房间,物品很少但是收拾的干净整洁,看得出来孩子的母亲是一位爱干净的人。

在与孩子母亲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孩子是因为小时候生了一场病导致了耳聋,虽然后来进行了治疗,但是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就导致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更加的拮据。这时候我才明白这个孩子的说话为什么会这样的别扭。随后,在我和孩子母亲两方面的开导下孩子才说出了由于上课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自己又着急表现自己,所以回答错了老师的问题遭到了孩子们的嘲笑。看着孩子那双失了神色的双眸我的心瞬间的沉重起来。开导了孩子一番后,看到孩子的心情稍微的有好转,我拒绝了孩子母亲一起吃饭的提议,离开了孩子的家,回家的路上孩子那双失了神采的双眸一直在我的眼前浮现着,从那一刻起,我决定要为这个孩子做一些事情了。

首先,我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为了她能听的更清楚,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会有意无意的站在距离她较近的位置,课堂的提问只要有她举手,总会优先考虑她来回答,对于正确的答案总是给与及时的鼓励。课后也总是找时间跟孩子交流,说一说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说一说自己将来最想干的事,说一说自己对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惑。每次说的时候我总是以自己为例告诉她我的一些想法,渐渐的孩子也乐于跟我交流,愿意将自己的心理想法分享给我,我也就知道了孩子觉得自己是父母的负担,自己现在这样的状况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总是觉得很是自卑,也不敢跟同学们一起玩。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根据孩子爱看课外书的兴趣爱好,为她推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她了解海伦凯勒的故事,学习故事中人物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我还记得我告诉她“孩子,在老师认为,你要比海伦幸运,你可以看到这缤纷的世界,在老师的眼中心中,你跟其他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区别,有时候你比他们还优秀”我至今还记得孩子听了我的话后,那神采奕奕的双眼,就那样满怀信任的看着你。随后我又为她推荐了一些励志人物的故事,同时也不断的为她鼓劲,让她消除自卑心理。渐渐的我发现她在下课的时候会跟其他的学生一起玩闹,那自信的笑容是那样的夺目。

其次,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教育扶贫,扶贫先扶智,虽然孩子没有脱离学校学习,但是我认为对孩子除了精神方面的关照,更多的是在学习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孩子虽然学习很是刻苦认真,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于是我就从她上课听课的状态开始观察,发现孩子在听课的时候总是会走神,每每有这样的情况,我就会在课后与她谈心,了解原因然后将课堂的知识再给她梳理一遍,直到她真的听懂了才罢手。每一次的临时测验,我都会对她的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收获、有进步了我会及时的鼓励,总结失误的地方在哪里,该如何弥补,这些我都会为她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让她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候学校没有时间我甚至会以家访的名义去给孩子做辅导。慢慢的孩子的成绩也有了起色。收到家长那满是感激的话语时,我想我做的还不够。

再次,别样的资助一样的情怀。孩子的家庭比较贫困,但是这样的孩子往往心理比较敏感,对于孩子的资助我总是尽我所能的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为孩子提供学习用具这些学习中必须的用品时我从来都没有直接给孩子,而是跟她约定,将这些东西作为奖品奖励给孩子,这样既帮助了孩子又不伤孩子的自尊心,一举两得。

扶贫之路任重道远,有温情也有失落,作为教师的我会倾尽全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会时刻铭记教师职责,把工作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在扶贫路上,我相信用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使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看到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成功。


指导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