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人物

《四十年坚守 只为造福一方 ——记绥德县张家砭乡王家硷村党支部书记王富贵 》

2021-04-25 09:31:17 来源:榆林记录小康


四十年坚守 只为造福一方
——记绥德县张家砭乡王家硷村党支部书记王富贵

本报记者马蕊

1974年担任村支书至今,从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他已经在村里干了整整四十载,他说自己从未后悔把青春和热血献给这片土地,他就是绥德县张家砭乡王家硷村党支部书记王富贵。

王家硷村位于绥德城西10公里的一个小山沟,10月9日,记者在王家硷村村委会见到了这位扎根农村40年的老支书。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多年来王家硷村各项工作一直名列全乡乃至全县前茅,多次受到省、市、县、乡表彰和奖励,上世纪80年代全县曾举办了5期农村干部培训会,王富贵都在会上作了村务公开和如何当好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经验介绍。在任的40年,王富贵先后多次被各级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和模范共产党员。王富贵说,这些荣誉得益于王家硷村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团结战斗、文明务实的好班子。村民们却说,他们要感谢这位默默奉献的老支书。

40年来,王富贵一直很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是村子发展、村民致富的第一步”。上世纪70年代开始,王富贵就带领大家打坝、修梯田。生产条件得到初步改善后,80、90年代,他又组织村民科学种田,推广新品种洋芋,当时村里家家户户种洋芋,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富起来后,我们村家家箍新窑,短短的时间内,全村先后箍起了1000多孔新窑,户户买回‘三转一响’,周围的村子争着把闺女嫁到王家硷村。”提起以前的事,王富贵满脸的骄傲。改变生产条件方面,王富贵也从未松懈。2012年村里投资100万元,在背和洼修200亩人造小平原宽台梯田;在庙梁山后墕修4公里2条通山公路;投资40万元,维修村委会办公室,硬化文化活动中心3000平方米,配齐体育健身器材。今年村上还计划投资100万元修塌站沟坝、耳岔沟坝、黑水沟坝等,并投资40万元在村内建设太阳能路灯,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生活条件,并计划在2014年投资100万元加宽公路。

打铁还需自身硬

谈及如何当好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王富贵坚定地说,村务公开是关键。在他担任村支书的40年间,该村的一切工作和事务都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充分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集体决策,不搞暗箱操作。村上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财务制度、村规民约等,并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最主要的“法宝”是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并持之以恒,几十年如一日,取得了群众的信任。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是:财务公开、村民负担公开、发包工程公开、教育公开、计生公开、扶贫救济公开、电费公开、宅基地审批公开。这些制度的严格执行,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

王富贵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他的家人从未吃过集体粮款,他还教育其他村干部说:“咱们当干部的宁可自己苦点,也要给群众做个好榜样。”在他的带动下,村干部和全体党员没有一个占用村里一分钱,各种公益事业和群众一样对待。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你自己问心无愧,不谋私利,搞工作才能得心应手,群众才能支持你、拥护你。”

班子作风正,村风就正

王富贵告诉记者,多年来,王家硷村的村风一直非常好,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该村建立了民事调解小组,制定了民事调解制度,村民们自觉执行村规民约,用制度约束自己,村民调解小组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从民事调解书的制作和财产分割都非常规范,村民们遇到难事都请党支部来解决。

支部班子作风正,村风就正,该村涌现出不少双文明户、模范党员、勤劳致富户、五好媳妇、好婆婆等。村里每年春节都有秧歌队慰问烈属军属,表彰精神文明户。最让大家受感动的是村里的贺国礼老人,6年义务维护村公路,坚持不懈,使村内道路畅通无阻。现在贺国礼老人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奉献精神依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王家硷村人。

40年前,王富贵敢想敢干,敢于吃苦,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不计其数,哪里有困难就冲向哪里。如今,年过半百的他感慨地说,自己老了,在这里奋斗了大半辈子,把青春和热情都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就是希望能造福一方父老。

 


指导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