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织密保障网 燃起新希望 ——绥德县推进教育、健康、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2021-05-11 09:43:23 来源:榆林记录小康

织密保障网 燃起新希望
——绥德县推进教育、健康、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马蕊 见习记者耿永飞 通讯员张东红

上得起学,看得起病,有一份工作,这是很多贫困群众的强烈期盼。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绥德县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推行“双线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推动教育精准资助全覆盖;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扶贫政策,推进贫困人口家庭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深化邗绥对口协作,带动移民搬迁户后续就业与增收。这些举措让更多贫困户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教育扶贫: 为你点灯 照亮前行

“马老师,看我写得好不好?”14岁的张乐口齿不清,每次都热情地欢迎她的老师马波。张乐是田庄镇张家沟村人,智力为三级残疾,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母亲去世,姐姐嫁人,只有她和同样身患脑梗行动不便的父亲相依为命。

2017年,绥德县教育局对因残不能到校的学生,建立工作台账,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了解到张乐的情况以后,田庄镇中心小学的两位老师马波和乔亚军就开始了对她的“教学”工作。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到张乐时的情景”,马波告诉记者,第一次见到张乐时,她一个人呆坐在窑洞的角落,眼神不敢看陌生人。马波希望通过送教上门让张乐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做到生活自理。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三年间,马波和乔亚军每个月两次到张乐家里教学,现在,张乐不仅认识了基本的数字,学习了一些常识,更重要的是变得开朗大方,喜欢与人交流,偶尔还会做饭,这些变化谁也不曾想到。

张乐的故事是绥德县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绥德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793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5202人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67人,送教上门54人),贫困退出义务教育有保障达标率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无一因贫辍学。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董艳宁、董艳林姐妹俩是枣林坪镇中山村的贫困家庭孩子。中山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从镇中心小学出发到家大约15公里都是山村小路,还要翻过一个大陡坡。姐妹俩同年迈的奶奶和无法正常行走的父亲生活在一起,又要干地里的活,又要忙家里的事。枣林坪镇中心小学校长张东平了解了情况后,通过多方协调,给她们在学校解决了住宿,让姐妹俩能正常上学。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绥德县扎实开展控辍保学,落实县长、教育局长、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师长等“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明确每一个岗位的控辍保学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制定并印发了“绥德县教师结对帮扶贫困生”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制度和帮扶纪实簿动态管理工作制度。对因残不能到校的学生,建立工作台账,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教学,确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绥德县教育局副局长雷彦飞介绍,“十二五”以来,绥德县改造中学15所、小学及教学点62个,新建及改造幼儿园44所;投资2300万元购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实验设备,均衡教育资源,全面实现软硬件同步升级,真正实现内涵发展;精心打造“书香校园、儒雅校园、活力校园”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

“只有通过好的学校和好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才能从根本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雷彦飞说,“一所所学校建起来,一个个孩子坐在教室里,点亮的是许多孩子的未来,也是许多家庭‘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

健康扶贫: 保障健康 奔向小康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这是许多贫困家庭的真实写照,也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可以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绥德县把“健康扶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紧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病叠加等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打出“组合拳”,狠抓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和精准服务,切实让贫困群众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上病和看得好病,形成了一套健康扶贫的“绥德模式”,贫困群众就医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十里铺镇谢家沟村周健强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被确诊为肝硬化后,一直奔波治病,几年下来花了十几万元,通过各种渠道报销了一半。“党的好政策给我减轻了不少负担。”周健强很是感慨。

定点医院、“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在健康扶贫的道路上,绥德县结合实际不断进行着探索与创新。目前,该县全面推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模式,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措施实行“一站式”信息对接和及时结算,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

绥德县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施新农合基本医疗报销、新农合大病报销、民政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四重医疗服务制度,强化“一站式”服务,建立“一站式”结算窗口25个,实现县域内就诊“一站式”结算服务率100%。针对省内县外医疗机构就诊贫困人口“报付难”问题,每月由县合疗办比对列出清单反馈到镇到村,由签约医生负责督促指导未达到报付比例的贫困群众,及时到政务大厅“一站式”结算窗口进行报付,确保贫困人口实际住院报付比例达到80%以上。

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患者通过“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共办理出院业务1850人次,住院总费用为197万元,个人自付总费用为9.85万元,自付比例仅为5%。全县通过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落实大病救治1838人次,救治率100%,慢病签约10244人,签约率为100%,重病兜底保障116人,走出了一条具有绥德特色的健康扶贫之路。

同时,该县积极推进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双签约,力争让群众少花钱,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72岁的汪菊成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和老伴都身患疾病,开展健康扶贫以来,四十里铺镇乡镇卫生院医生与他们一家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我们行动不方便,卫生院的人定期上门给我们量血压,做各种检查,很方便。”汪菊成说。

随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逐步落实,全县像汪菊成夫妇一样享受到政策利好的贫困人口越来越多。截至目前,绥德县30种大病患者共2350人次,救治率100%。全部建立救治台账,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并实行动态管理。慢性病签约服务17287人,签约服务率100%。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4类疾病的贫困人口患者,进行重点管理,做好随访评估,每年安排不少于4次随访;对患有脑血管病、冠心病等6类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开具健康处方,每年安排1次随访,成为绥德健康扶贫工作的又一亮点。

就业扶贫: 就业有“术” 脱贫有“路”

家住绥德县艽园沟李家寨村的李当当因为从小身患残疾,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开一间门市,有一定的收入,实现自食其力、养家糊口,现在他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李当当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和妻子都曾因为意外受伤导致肢体残疾,外出打工身体不允许,生了两个女儿后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2018年,他们在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在绥德县城开了一家渔具门市。“开业之初,房租和进货都需要资金,我们根本拿不出钱来。”李当当说。绥德县人社局了解了李当当的情况后,亲自上门为他办理了创业担保贷款的所有手续,发放10万元创业贷款,同时还给了3000元创业补贴,彻底解决了他们一家的后顾之忧。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是绥德县促进就业、创业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该县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宣传引导群众自主创业,连续正常经营六个月以上的,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年满18周岁到60周岁的自主创业者,优先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及3年期贴息资金扶持。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230人,为贫困劳动力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39万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今年以来,绥德县紧扣“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这一主线,持续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安置、转移就业增收、市场主体带贫、职业培训提升、补贴政策兑现”等力度,形成了长效“清零”巩固机制,实现了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零就业贫困家庭全面动态清零。截至7月底,绥德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0987人,应参加养老保险的5676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保,实现了“应保尽保”。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绥德县积极开展推荐贫困高校毕业生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就业工作。

2019年4月18日,13名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怀揣憧憬,前往扬州市邗江区就业,高腾就是其中的一员。“我被推荐到一家上市公司,月薪6000元左右,包食宿,年终还有奖金。”高腾说,他2013年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了几份工作,目前这份最为满意。

为了让绥德县高校毕业生创业者与外地优秀的创业培训体系接轨,2018年,绥德县人社局与江苏省邗江区联合举办了首届绥邗合作青年大学生创业培训班,27名绥德籍大学生前往邗江区参加了培训。培训期间,通过引进新的培训形式,增设了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沙龙、创业茶话会等新模式,为学员提供了专业且充满趣味的学习平台,开创了绥德县在省外开展创业培训的先例,加速了邗绥劳务协作的步伐,将创业培训工作推向了更高的台阶。

今年以来,绥德县主动对接职能部门及相关企业,核实登记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意愿及目的地接收等情况,采取“点对点”专车运送模式,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与民工互动的良好复工局面,确保“组一批、输出一批、上岗一批”。截至目前,已派送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共计5批次,运送复工人员99人(贫困户32人),分别输送至西安、咸阳、内蒙古等地,务工人员均恢复正常生产工作。

同时,该县狠抓就业扶贫工厂(基地)培育,因地制宜将扶贫工厂(基地)的认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劳动密集型企业认定相结合、与招商引资项目相结合,充分发挥工厂基地的带贫益贫作用。全县累计培育创建社区工厂7家,就业扶贫基地5个,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273人。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绥德县以提升贫困对象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工作任务,针对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把就业创业扶贫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下一步绥德县将在巩固脱贫成果上求突破,稳定好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从脱贫向致富转化,同时,加强乡镇基层平台建设,强化乡村就业服务,争取创新工作,做出亮点,突出成效。”绥德县人社局局长延胜利表示。

                                                              政策宣传



指导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