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智志双扶”激活力》

2021-05-10 16:11:38 来源:榆林记录小康

“智志双扶”激活力


本报记者马蕊 见习记者马露露 通讯员张东红 王彦轮

春暖大地,万物复苏。314日,绥德县薛家河镇钱田新村的文化广场上挤满了观看文艺演出的群众,一场由市群艺馆、绥德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惠民演出热闹上演,为村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这是有关部门在该村举办的第四场扶贫扶智扶志宣传活动,通过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

这仅仅是绥德县扶智扶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绥德县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以村规民约再造工程、道德评议工程、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程、移风易俗工程、先进典型选树工程、劳动技能培训工程等扶贫扶志六大工程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激发贫困户脱贫主动性,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全面激活脱贫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2018年,全县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672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00余人次;开展模范人物和新民风评选表彰活动66场次,表彰奖励模范户91户、先进个人701名;开展脱贫政策宣讲476场次,覆盖群众4.57万人次,在中省市重要媒体发表宣传报道350篇;完成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62972人,成立志愿服务队100多支、共有志愿服务者1万余名,设立22爱心驿站105个贫困村全部建立了爱心超市;为3384户贫困户发放产业发展奖励资金1353.6万元。

1、宣传 引导 鼓励——

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20189月,石家湾镇沙滩坪村五保贫困户折明明向该村村委会递交了主动脱贫申请书。他说:现在的我,通过自己的双手,取得了一定收入。我郑重申请主动脱贫,不拖扶贫的后腿。同时,为回报党和政府对我的关爱,我将给乡亲们免费培训手工艺品编织,以实际行动为脱贫攻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折明明,儿时因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络上看到手工串珠编织,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创业兴趣。当面临销售烦恼时,扶贫干部刘新国走进了他的生活。在第一书记刘新国的帮助下,这些物美价廉的手工艺品一下子卖出去了不少。后来,折明明成立了民间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更多产品推向市场。

扶贫扶智更扶志,绥德县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自立自强的精神,组建一库五册为贫困劳动力设立台账,开展以月嫂、家政、剪纸、足疗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培训,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致富,涌现出了最励志贫困户折明明、靠自己脱贫脸上光彩的景维银、蝶变致富能手高海平等先进典型。他们在党员干部和脱贫典型的鼓励带动下,在脱贫致富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凭自己的韧劲和不言弃的精神,依靠双手创造出美好生活。

2、讲文明 树新风 除陋习——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

春暖花开的季节,走进绥德县薛家峁镇榆林坪村,满眼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秀美新农村画卷。整齐的房屋简约朴素,悠长的文化墙丰富多彩,朴实的乡亲精神焕发,整个村庄一派祥和。

面对这样的景象,谁又能想到这原本是一个脏、乱、差的烂杆村。榆林坪是薛家峁镇4个贫困村之一,近年来,该村搭乘全县乡村振兴的快车,紧抓脱贫攻坚的机遇,从输血造血,从扶智到扶志,实现了从栏杆村示范村的美丽嬗变,更成为绥德县弱鸟先飞、摆脱贫困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绥德县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弘扬正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舆论引导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脱贫攻坚的信心,培养自强不息、勤劳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017年,绥德县被确定为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县,该县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作用,以墙面、广场、道路两边、村委会等为阵地,制作大量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同时,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制定村规民约和婚丧事宜具体规定,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充分酝酿讨论、表决通过,各村建立健全了一约四会组织建设。

该县按照内宣与外宣相结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融合、主题宣传与成果展示相穿插的工作思路,精心策划,创新载体,整合媒体资源,拓宽宣传渠道,汇聚全县干群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同时,组织文联、文化馆、剧团等单位深入农村开展脱贫攻坚巡回文艺演出,围绕脱贫攻坚创作编排了小品《懒汉脱贫》、说书《文化精准扶贫宣传》、歌曲《田家后山扶贫之歌》等相关文艺作品;积极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免费观看到了优秀的电影节目;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编辑《第一书记》宣传资料,进行扶贫专题创作,着手编辑《上郡》扶贫专刊。此外,通过陕北说书、快板、秧歌剧、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达到扶志扶智、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效果,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

3、脱贫标兵 致富典型 孝老爱亲——

绥德好人为脱贫树立社会价值风向标

李海军是绥德县四十里铺镇高家沟村村民,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20152月,高家沟村发展山地苹果和现代化大棚蔬菜特色产业,李海军夫妇积极参与日光温室大棚基地建设和山地苹果园建设,分别在合作社务工和合作社灶房帮厨,两人每月收入4000多元,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还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典范。

李海军在第二届绥德好人表彰大会上被授予脱贫标兵荣誉称号,他现身说法,讲述致富故事,传授先进经验,激励更多的贫困户向贫困发起挑战。

近年来,绥德县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取得了长足进展。2017年,榆林市长运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润芳女士主动出资300万元,设立绥德县李润芳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用于在该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和绥德好人的表彰奖励。还启动了道德信贷工程,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身边好人和先进典型。

绥德县开展绥德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以来,190多人被推荐,118人受到表彰奖励。在绥德好人评选活动的示范带动下,各镇也相继开展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共有860多人被评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各级各类好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激励广大群众爱党爱国、孝老爱亲、不畏艰难、无私奉献。

4、掌握技术 稳定就业 ——

劳动技能培训让群众身怀致富技

李彩琴是绥德县满堂川镇闫家沟村的一位贫困户,全家8口人的生活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肩上。2016年,她参加了绥德县妇联举办的免费月嫂培训班,并取得了中级资格证书,成为一名月嫂,先后为北京、西安、榆林等地的20多个家庭服务,月收入8000元左右,还清了家里6万多元的债务,改善了家庭生活。

为助力脱贫攻坚,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绥德县妇联深化做实巾帼脱贫行动,积极开展免费家政月嫂培训工作。自2016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14期,培训1869人,其中在册贫困户981人,实现1225人就业。目前,累计颁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1167人,中级职业资格证书351人,实现人人持证上岗,为贫困妇女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

绥德县中角镇围绕实现掌握技术一门、稳定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于2017年秋季启动实施了扶技赋能工程,按照你培训我补助的思路,根据贫困人口意愿,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施策的办法,加大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增加收入。目前,中角镇扶技赋能工程已圆满举办两期,共投入专项扶持资金近11万元,主要完成了汽车、装载机、挖掘机驾驶和计算机办公、礼仪、旅游管理等技能培训,惠及48户贫困户,其中70%的贫困人口已经通过镇政府推荐和自主择业的方式,在榆林、内蒙古、上海等地实现稳定就业,30%的贫困人口除了一部分正在等待下发有关结业和技能证书外,其他的均已有了就业岗位和创业意向。

除此以外,绥德县还结合群众实际需要,开展了核桃、苹果修剪、管理和红薯种植等技术培训,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没有一技之长的问题,增强致富手段,真正让扶贫方式由输血式扶贫转化为造血式扶贫。



指导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