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因地制宜 因户施策 政策跟进 绥德: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2021-04-28 10:11:02 来源:榆林记录小康

绥德: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本报记者马蕊 通讯员王瑞平 张东红

2017年以来,绥德县按照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政策跟进强化精准受益的总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保证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的坚实支撑,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加大对贫困地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贫困户带动能力。同时,该县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探索出点菜式扶持、务工扶持、配股扶持、培训扶持、创业扶持、电商扶持、借还扶持和光伏扶贫等模式,达到贫困人口增收的目的。目前,产业扶贫遍地开花,落到实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闯出了一条新路。

全县财政涉农整合资金32797万元,其中安排产业扶贫资金19549.7819万元,产业资金占整合资金的60%。已兑付资金18478.109万元,占产业扶贫总资金的94.52%。全县共落实产业扶贫贫困户12745户、贫困人口32141人。

1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产业引领带动增收

绥德县创新现代农业园区距县城约5公里,占地面积近2500亩,总体规划以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开发为主攻方向,以陕北黄土农耕文化、民俗传统文化、饮食娱乐文化等为精装衬托,打造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周边市县城镇居民体验农事、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2014年起,投资1.2亿元的创新现代农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设施农业、山地果园、养殖三大产业初具规模,已建设施大棚500亩、标准日光温室240座,发展山地果园400多亩,建起两个大型养殖场、两个野生蝎子养殖基地,完成水保治理和林业绿化面积1000多亩,建成山地矮化密植苹果高产示范点50亩、山地樱桃试验示范点40亩,引进种、养、加、饮食、娱乐等入住企业20多家,建成观光休闲亭台楼阁8处,安装太阳能路灯100多盏,投资3000万元的大型水上乐园已投入运营。

该园区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构建了政府引导扶持、集体协调服务、企业投资开发、村民长期受益的良性发展机制。园区与市场相互促进,形成了产、储、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村民的土地既得租金,又参与入股分红,给当地贫困农民带来了诸多实惠。

园区规划的2500亩土地全部流转在村集体下属的创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于整体规划、统一开发进行招商引资。园区每年可安排剩余劳力3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100多人,共计80多户,可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无公害水果、蔬菜、蛋奶2000多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非常明显。

目前,绥德县共有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9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7个,形成了以省级园区为支撑,市、县级园区为依托的三级园区集群发展格局和种、养、加、销一体化园区建设体系,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培育起一批具有绥德特色的农业品牌,成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

2六借六还帮扶模式:

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

绥德县崔家湾镇绿源生态产业园区是一家集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场所。2016年起,园区与所在地赵家坬、张山等村子的贫困户实行产业结对帮扶,按照政府补贴、贫困户认领、公司管理、利益共享的原则,打造六借六还”“两优先一机制的帮扶模式。

六借六还是指借鸡还蛋(鸡)”“借布还物”“借仔还猪(肉)”“借苗还果”“借树还果”“借地还林,就是围绕六个产业进行帮扶;两优先是优先安排贫困户进公司务工,优先安排贫困户接待来园区的写生艺术家和美术学院学生吃、住及其他服务,由公司确定指导价格,贫困户按规定收取相关费用;一机制是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将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变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企业分现金,实现一地生四金

据崔家湾镇党委书记孙虎生介绍,目前,已通过借仔还猪(肉)”“借鸡还蛋(鸡)26户贫困户达成合同养猪协议,与24户贫困户达成养鸡协议,累计向园区供应黑毛土猪265头、土公鸡510只、乌鸡85只、贵妃鸡”45只、土鸡蛋680斤;通过借苗还果26户贫困户合作,建立3村写生基地分站,对有劳力的18户贫困户,每户免费给予2000株油用牡丹种苗,对7户没有劳力的贫困户,每户每年扶持6袋面粉;通过协作,建立农家乐3家、米面定点加工坊3个,参与农户36户;通过借布还物29户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已向园区出售手工艺品178件;通过借树还果500亩苹果、4万株核桃转交给贫困户经营;通过借地还林8户贫困户合作,回收土地32亩;推行合作社+贫困户助推红薯产业发展战略,有效合作贫困户174户,新增红薯面积300余亩。此举共带动12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助推了产业发展。

这项措施的实施,既调动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确保了合作社的引领带动地位,实现了贫困户由输血造血的转变,促进了长效帮扶和扶智、扶志及扶技的帮扶追求,彻底转变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

3合作社+农户模式:

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

三变三业三农。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由点及面、由浅入深,迅速刷新着绥德县传统农业的组织结构、发展形态,成为绥德山梁沟峁最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三变改革促进了创业、产业、就业,助力该县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了实处。

绥德县四十里铺镇高家沟村距县城27公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全村有贫困户435户、贫困人口1380人,总耕地面积445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680亩。按照土地流转、村民入股、共建合作、产业致富的模式,三年来,该村流转了全村90%的土地,整理土地2500亩。按照规划,该村将逐步引入大棚种植以及山地苹果、黄芪、油用牡丹、药用芍药等产业项目,带领村民走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经过调研和学习,该村相继成立了慧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盛德利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定了三种发展模式:以发展生态为主要目标、合作社投资、村民土地入股为主的生态+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合作社租赁村民土地的发展模式;对既不入股又不租赁的农户,合作社对土地进行治理后按村民原有土地面积集中连片为其划分土地的模式。有6个村民小组240户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了合同,合作社占51%的股份,村民共占49%的股份。前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支持、合作社垫资。如盈利,由合作社分配分红;如不盈利,村民只赔地不赔钱。此外,合同明确了有效期限、股权分配、管理模式,并对入股的村民实行四优先,即种地优先、雇工优先、项目优先和政策扶持优先。

土地流转后的高效使用是高家沟村发展产业的关键。现代化农业大棚种植拟定三种发展模式:一次性投资模式,买断大棚15年的使用权;租赁模式,租赁合作社的大棚进行种植;入股模式,主要针对贫困户,贫困户投资政府补贴的5000元股份,按持股比例分红。高家沟村用于产业发展的土地面积达到2500亩,修建日光温室大棚基地300亩,新栽植新品种山地苹果1400多亩、4.2万株,两个合作社共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基础设施方面,修通了7.8公里通村公路,修建了52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硬化文化广场1800平方米。

4党建引领+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以产业兴党建、以党建促产业

绥德县满堂川镇寺坪中心村坚持以产业兴党建、以党建促产业,聚焦精准脱贫。该村的兴旺果园合作社成立田园产业联合党支部,依靠党建引领+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起了大果园,村民既有土地流转收入,也有合作社务工收入,还可以入股分红。贫困户拿政府补助的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出资1000元为其建设鸡舍,另外发放鸡苗,年终再按当年利润的50%分红。目前,兴旺果园合作社已带动贫困户89户、168人发展产业,户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该村兴农核桃种植合作社也吸收贫困户73户,贫困户用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分红。合作社用林下套种牧草喂鸡、喂羊,鸡粪发酵处理后喂猪,猪粪、羊粪再作为果树的上等肥料,形成良性循环生物链。此外,还将引进油用牡丹、芍药,在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预防水土流失,控制土地沙化,提高经济效益。

5互联网+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解决市场大宗集中采购的需求

作为传统产业,绥德山地苹果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栽植。近年来,绥德山地苹果的知名度逐渐提高,被省果业局认定为陕西省优质山地苹果生产基地县,绥德山地苹果远销到俄罗斯、缅甸、泰国、越南、蒙古等国际市场及周边省市。为拓展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打造绥德山地苹果品牌,自201710月中旬开始,绥德县联手惠农网,开展了一场以农品上行,产业扶贫为主题的山地苹果节。

自苹果节开展以来,绥德县紧密依托互联网,结合本地实际,逐渐实践出了一条互联网+合作社+贫困户的电商扶贫之路。该县以互联网为渠道,全国各地的采购商与本地合作社签订采购协议,以合作社为主体打开销路,有效整合了本地资源,解决了市场大宗集中采购的需求,有利于突出山地苹果的特点与优势。

同时,本地合作社与贫困种植户在政府引导下签订一对一的帮扶协议,以合作社的品牌包装、物流、市场推广等标准化的生产销售体系,帮助指导贫困种植户进行标准化种植生产,提高产品价值,从而让千家万户的苹果种植户增产增收。这种电商扶贫创新模式效果显著,墕头农副产品购销合作社及与之签订帮扶协议的贫困种植户就尝到了甜头。去年我社不仅拉来了广西、河南、青岛等省外的客商,还把泰国、尼泊尔的客商也吸引来了,截至目前已经销售苹果3600吨。绥德义合镇墕头村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俊莲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有200多户贫困户仅苹果一项收入,人均增收2000多元,顺利实现了脱贫。他们还积极利用农高会、展销会、博览会及电商网络等,搭建销售平台,打造地域品牌优势,提升产品效益。

                                                                     核桃成贫困户致富产业 张东红摄


指导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